“垃圾分类”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街道上看到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公共垃圾桶。但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它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分别,仍旧是怎么顺手怎么扔。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美丽家园,实施“垃圾分类”刻不容缓。7月16日,来自雷火竞技官方网站——雷火竞技官方网站汉语言文学19102班的唐秋婷同学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社区“垃圾分类”状况的调研活动。
唐秋婷同学调研发现,社区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群体展开了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宣传。面向低龄儿童,社区采用玩游戏的方式让小朋友接触垃圾分类的具体分类情况;面向其他居民,社区则采取有奖竞答的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答题者必须答对出题人手中的垃圾卡片的垃圾属于哪一类垃圾,全部答对者可获得一袋礼品。
唐秋婷同学的感悟心得:在进行“十个全覆盖”项目的调研过程中,蔺欢同学与屈家村的村民进行了交谈,对“十个全覆盖”项目在其所在的农村地区的落地实施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在我所生活的城中村,环境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巷道垃圾遍地,垃圾投放点还有装不下的垃圾散落在周围,夏天气温高,垃圾桶经常发出一阵恶臭,让人难以忍受。
当我看到《深圳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出台,不禁想要以垃圾分类为主题,调研城中村施行垃圾分类的执行度。
在调研过程中,我先通过志愿深圳网参与了三天垃圾分类的志愿培训课,在收获垃圾分类知识后,自行设计了问卷,走访社区居民发放问卷,展开进一步地调研。
刚开始调研的那段时间,城中村的垃圾桶数量少,分布不均匀,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经过一个月的调研,我发现城中村的垃圾处理设施由单类垃圾桶逐渐变为垃圾分类投放点。看着垃圾分类的设施越来越多,环卫工人越来越勤快清扫街道巷道,垃圾分类宣传力越来越大,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了,城中村的环境卫生一天天变好,居民看着也舒服,住着也安心。
而垃圾分类后,会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在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通过垃圾分类,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毫无疑问,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垃圾分类本质上就是通过人人参与,提高富集资源含量的过程,只不过目前条件下必须要经过居民的自觉行动才能完成。新习惯形成了就会成为一种更加文明的自然行为,受益的会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而且,这种习惯若能成为备受全社会推崇的“新时尚”,将会大大提升我们的精神文化品质,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有品位,更加有文化内涵。
垃圾分类知易行难,跟着文法小微一起行动吧!